三种容易见到的隔代教育方法:
1、过分关注孩子。孩子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,譬如吃饭、刷牙、换衣服,但却被父母代为其劳。过分的呵护,使孩子失去了训练自己能力的机会。
2、过分监督孩子。害怕孩子出错,任何事情都要督促孩子,常常检查孩子的行为。就极易让孩子形成依靠性和惰性,与对成人的不信赖感。
3、严厉惩罚孩子。这种教育办法,来自于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教传统教育理念,他们感觉对孩子就要严格管教,批评多于鼓励,责罚多于奖励。如此的教育方法,也容易使孩子产生紧急的自卑、自闭症或不听话心理。
那样,对于年轻爸爸妈妈而言,应该如何应付隔代间的分歧,又把孩子教育好呢?
1、加大交流统一认识
因为年代变迁,两代人的生活坏境和思想教育也发生了变化。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,年轻爸爸妈妈更多的追求智慧与个性的进步,而祖辈则追求道德与礼节的传承。
无论是哪一方,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。但在实质的操作过程中,却难免会由于琐碎小事而发生矛盾,甚至是争吵。两代人需要准时交流,才能有效解除误会。
大部分老人会觉得,自己是“过来人”,各方面婴幼儿教育经验要比青年要强。所以他们会主动需要来教育孩子。然而,祖辈教育总是会遵循他们的那一套,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两个问题,过分严厉与过分过分娇纵。
望子成龙的祖辈们,期望孩子子可以追随老一套的教育方法,顺从家人的所有成长计划和指挥。但这种看管式的生活方法,却容易让孩子出现性格孤僻等问题。与之相反,还有不少祖辈对孩子过分袒护与过分娇纵,无论孩子有哪些需要,他们都会去无条件满足,不只让孩子失去不少学习独立的机会,还会形成孩子“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”的不好的习惯。
同时,孩子犯了错误时,祖辈也会用“不懂事”来当借口,掩盖孩子的错误,如此长期下去,还会导致孩子自私、任性妄为的不好的性格。
2、祖辈要积极吸收新常识
相对年轻的爸爸妈妈,祖辈具备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,在应对孩子上,相对容易很多。他们同时有着较深的社会经验,可以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前进,增强他们分辨好坏的能力。
但伴随社会进步,他们的不少婴幼儿教育观念也渐渐落伍,甚至会看上去格格不入。现在,仍有不少人抱着“念书无用论”的思想。同时,封建迷信旧思想也依旧存在于部分老人头脑中,比如孩子病了,他们不是去医院,而是求神拜佛,或者会找些土办法来解决孩子的问题。如此长期下来,就给孩子灌输了不少旧思想,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正确世界观,与革新进步。
所以,祖辈也需要积极寻求改变。一方面需要给自己定位了解:什么是分内之事,什么只能起到辅助孩子爸爸妈妈有哪些用途。
在孩子爸爸妈妈管教孩子的时候,祖辈不应该立即出面阻止。不少孩子遇见爸爸妈妈责备时,就闹着去找爷爷奶奶帮忙,而祖辈的不适合干预,就会减少爸爸妈妈的威信。相反,祖辈应该和爸爸妈妈站在同一阵线,让孩子意识到我们的错误,了解爸爸妈妈才是最后的决策者。
其次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常识,科学性地教育孩子,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。祖辈们可以从婴幼儿教育杂志、书刊、电视上进行知道,吸收新的教育理念;也可以去参加“婴幼儿教育培训”的课堂,流行的老人更是可以通过上网的方法来学习更多的婴幼儿教育办法。
3、爸爸妈妈要掌控孩子的抚养权和教育权
不少年轻爸爸妈妈由于工作的忙碌,于是就把孩子交给祖辈照顾。其实,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,祖辈们上了年龄,并没过多的精力来照顾孩子。
而没爸爸妈妈伴随的孩子,会感觉缺少关爱,于他的身心健康都不利。有些爸爸妈妈虽然看着关心孩子,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要,但在情感上却疏远了孩子。如此不但使亲子关系变得陌生,更让孩子感到孤独与缺少安全感。
作为孩子成长的非常重要成员,爸爸妈妈要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要紧任务,掌控孩子的抚养权和教育权。
做为孩子最好的聆听者与老师,无论工作多忙,也要抽空帮孩子检查一下功课,坐下来耐心听听孩子说的趣事,知道孩子的成长过程。在假期时间,还可以带上孩子与老人一块到户外活动,譬如爬山、游泳、旅游等,共享天伦之乐。将教育孩子与孝顺老人有机协调起来,让父辈也成为教育孩子的好助手。